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多器官、多系統(tǒng)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fā)于青年女性。干細胞治療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帶來了新希望!
SLE病因是不同因素作用下,T淋巴細胞減少、T抑制細胞功能降低、B細胞過度增生,產生大量的自身抗體,并與體內相應的自身抗原結合形成相應的免疫復合物,沉積在皮膚、關節(jié)、小血管、腎小球等部位。
臨床上除了疲乏無力、發(fā)熱和體重下降等癥狀外,還有皮膚、關節(jié)和器官受累,其中有腎損傷表現(xiàn)者較多。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如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免疫抑制劑治療等,雖能有效提高SLE患者的存活率,但部分患者仍然存在治療抵抗,部分患者治療無效,存在致命風險。
目前學術界認為SLE是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引起機體免疫調節(jié)功能紊亂,發(fā)生自身免疫反應。間充質干細胞(MSCs)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強于任何一種治療手段,故
MSCs為SLE的治療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大量研究證明MSCs對T細胞、B細胞、天然殺傷細胞(NK)及樹突狀細胞(DC)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干細胞治療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MSCs抑制T細胞活化增殖,使T細胞亞群比例發(fā)生改變。
2.MSCs抑制B細胞的增殖、分化和細胞因子的產生。
3.MSCs抑制樹突狀細胞(DC)的釋放,還可以由其產生的胞外囊泡(EVs)抑制DCs分泌。
4.MSCs能夠在特定情況下抑制NK細胞的增殖、細胞因子產生和細胞毒性。
干細胞治療臨床實驗
一項臨床實驗16例活動性SLE患者接受臍帶MSCs治療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指數(shù)(SLEDAI)評分顯著改善,血清抗核抗體(ANA)、抗ds-DNA抗體滴度降低,血清白蛋白和補體C3水平趨于正常,腎功能有所改善。
另外一項87例持續(xù)活躍的SLE患者,對標準治療抵抗或有危及生命的內臟受累的患者經同種異體骨髓或臍帶MSCs治療后,SLEDAI評分下降,自身抗體水平降低,狼瘡癥狀緩解。同種異體MSCs治療使耐藥性SLE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礙得到臨床緩解和改善。
一項Meta分析匯總了10項研究,包括8個前瞻性或回顧性病例系列和4個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在隨機對照試驗中,結果顯示MSC組在3個月和6個月時的蛋白尿低于對照組,而MSC組在2個月和6個月時的SLEDAI低于對照組。此外,MSC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在案例報道的結果中,MSC組在1個月、2個月、3個月、4個月、6個月和12個月時蛋白尿較低。
結論:干細胞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是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