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發(fā)布日期:2019-09-02 瀏覽次數(shù):9328次
近年來,干細胞憑借其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潛能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熱點。隨著干細胞技術發(fā)展,干細胞移植已成為干預許多疾病有效手段。
由于干細胞具遷移到損傷組織部位能力,及強大免疫抑制效果,目前干細胞療法成為糖尿病腎損傷干預研究方向。
傳統(tǒng)方法干預糖尿病腎病效果不盡人意
糖尿病腎損傷(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副反應之一,是終末期腎損傷首要病因,在我國終末期腎損傷患者中15% 以上為DN患者。其發(fā)病機制包括:⑴氧化應激損傷;⑵晚期糖基化終產物的堆積;⑶慢性炎癥反應;⑷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改變。DN組織學改變包括腎小球硬化、腎小管間質纖維化、小動脈玻璃樣變等。
傳統(tǒng)干預方法包括控制血糖、血壓,限制蛋白質攝入,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其療效多不理想,不能有效阻止患者病情進行性惡化,直至腎衰亡。臨床上迫切需要找到一種干預 DN安全有效新方法。
人類干預糖尿病腎損傷艱辛歷程回顧
干細胞療法干預糖尿病腎四種作用機制
干細胞療法在急、慢性腎損傷中可以通過抑制氧化應激、減輕炎癥反應、減少細胞凋亡、促進血管生成等作用促進腎臟損傷修復。其干預DN作用機制包括:⑴多能性或全能性;⑵自我更新能力;⑶高度增殖能力;⑷免疫二元性,可以抑制不同物種間免疫排斥反應,同時對同種異體屏障具有免疫耐受性。因其具有良好多向分化潛能和活躍的增殖特性,因此,為臨床有效干預DN提供了新方向。
臨床研究證明干細胞療法干預糖尿病腎病效果顯著
2016年4月福州某醫(yī)院泌尿外科對15 DN患者,男8例,女7例 ;年齡(46.40 ± 8.91)歲,經胰背動脈、雙腎動脈介入及外周靜脈移植干細胞干預DN,與傳統(tǒng)干預方法比較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壓、血糖以及改善患者腎功能;及控制舒張壓、尿素氮、血清肌酐和24 h尿白蛋白定量,因此,干細胞療法改善患者腎功能方面效果顯著。
其作用機制是在體內分化為胰島細胞或促進胰腺內源性胰島細胞再生,同時可分化為多種腎臟細胞 , 包括系膜細胞、內皮細胞、上皮細胞,促進腎臟結構和功能恢復。其次通過旁分泌/內分泌營養(yǎng)性生長因子,調節(jié)免疫反應,最終促進腎臟修復,從而顯著改善患者腎功能。
綜上所述,干細胞干預主要通過在胰腺和腎臟定植分化以及內分泌和旁分泌方式提高胰島素水平,降低血糖,改善或部分逆轉DN腎臟病理改變,降低尿蛋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廣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