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0-07-03 瀏覽次數(shù):8022次
干細胞治療間質性膀胱炎近期獲得了新進展,干細胞能治療的疾病種類不斷增加,在臨床試驗的驗證下,干細胞治療間質性膀胱炎取得了重要成果。
間質性膀胱炎,又稱Hunner潰瘍病、痛性膀胱炎,是一種以尿頻、尿急、夜尿和慢性盆腔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很多學者認為這是一種不明原因的慢性非細菌性的炎性病變,可以治療但無法治愈。
間質性膀胱炎好發(fā)于40多歲的中年女性,但是男性在任何年齡也可以發(fā)生。這種讓人頭疼的疾病,不僅會導致排尿不適,還常常兼夾一些合并癥,如泌尿系感染、急迫性尿失禁、復發(fā)性膀胱炎、膀胱過度活動綜合征以及男性的慢性無菌性前列腺炎等。
目前該病主要的治療方式有:飲食調整、行為治療、物理治療及藥物治療等。當然,對于那些癥狀嚴重或者保守治療已經(jīng)無效的患者,外科手術也是很好的選擇,但是術后恢復又成為不可小覷的問題。這種局面下,膀胱灌注成為目前的研究熱點。
目前主要的灌注藥物有肝素、肉毒素、透明質酸鈉、消痔靈或者聯(lián)合用藥等,各種方法呈現(xiàn)出魚龍混雜的特點,但很難說哪種藥物是特別有效的,那么分化潛能巨大的干細胞是不是繼現(xiàn)有藥物之上的一個很好的選擇呢?干細胞治療引起了臨床科研人員的關注。
今年3月,Ahmed Abdal Dayem等研究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刊登了一篇關于成體和多能干細胞在間質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的文章證實了小編的想法。干細胞治療被用于間質性膀胱炎的臨床。
成體干細胞(ASCs)和多能干細胞(PSCs)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為各種細胞類型的能力。ASCs和PSCs在膀胱再生中的治療潛力體現(xiàn)在其能夠分化成關鍵的膀胱細胞:如尿路上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是治療該疾病有力的候選成員。
文章列舉了臨床前研究,證明了生物安全性和ASCs和干細胞治療膀胱疾病的潛力,并提出應用干細胞治療膀胱疾病的可能途徑:膀胱再生或是通過各種途徑直接移植干細胞(靜脈注射、腹腔注射和膀胱壁注射)。從IC的病因、病理學、診斷、治療做了一系列綜述,為高效治療IC做了進一步探索。
說明:本文內(nèi)容均摘錄于文獻,僅用于科普干細胞相關知識,不作為醫(yī)療建議。